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rz1

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

唐璐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问:在短期支教这类公益项目中,如何看待乡村孩子的学习、成长,如何面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答: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

在我成为孟连支教队的队长后,接受过一次关于短期支教的调研的访谈。对方问我,你什么时候第一次接触支教这个概念,当时有什么想法?我就想,我第一次对支教有概念应该是我室友打算报名支教的时候,那是大一下学期。当时觉得也不错,但是因为自己性格内向,担心在讲台上讲课害羞,就想报一个随行摄影师吧,无奈还是没被录取。之后支教这事就搁在一边了。在新一届的孟连支教队需要组建时,有上一届的队员来班里宣传,在看到边远地区小朋友的照片和视频后,突然就哭了。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做这个事情,这应该是我真正接触支教。

2011年、2012年的时候,有很多对短期支教的质疑和讨论,纠结点集中在这类公益项目的主要受益者是大学生群体还是乡村孩子们。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牧师苦苦思索隔天的讲道内容,5岁的小儿子在旁边不断要求爸爸陪他玩。于是,牧师拿出一张印有世界地图的报纸,撕碎并嘱咐孩子拼好粘起来。10分钟后,孩子兴高采烈地跑来说拼好了。牧师十分惊讶,一个5岁的孩子怎么有认识世界地图的能力呢?只见孩子十分得意地说:“很简单啊,地图背面是一个人像,所以我就把纸翻过来。人对了,世界就对了。”牧师顿觉豁然开朗,第二天他讲道的题目就是“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我认为,选择去支教需要一个强大的理由和一颗热情的心,这样,人对了,世界也就对了。 我生活并成长在北方一个小城市,大学之后接触到很多大城市的孩子,感觉到除了学习之外的差距。比如说他们见多了“大世面”,因此总是从容不迫不会胆怯。而小城市生活圈子狭窄,在面对陌生环境陌生事物时难免不知所措。所以我的出发点,是希望能够给孩子们传达一种想法,无论生活在哪里,都要热爱自己,尊重自己,有一点“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的意思吧。

对于给支教当地带去大量资金,有人觉得是将支教本末倒置,支教就是去授课,带钱没意义。我们在前期准备中花大力气大精力为孩子们筹集物资,我也迷茫过。我们做这么多,是不是容易使当地人养成依赖性,是不是真的将支教本末倒置。后来与指导老师的沟通以及家访和村民们的聊天终于让我坚定助学的重要性。只要我们认为对了,认为值得了,就足够了!村民们的淳朴只能让他们面对助学金时充满感谢,而不是依赖;我们筹集物资,并不代表我们不重视课程。在亲眼看到我们在这边的微小努力可以帮助到孩子们,一切都对了。

一场支教,像是在录制一期《爸爸去哪儿》。支教队员们是 “爸爸”,希望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带给孩子成长,同时我们也从孩子那里、从整个活动过程中学会如何更好的承担责任,更好的同孩子,朋友相处,而当地政府学校如同节目录制组,给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怀,为“爸爸”和孩子们这一愉悦的旅途提供保障。 感谢这一场支教,让我们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返回

rz1.txt · 最后更改: 2016/03/22 15:18 (外部编辑)